比亚迪的“卷”:不仅仅是销量,更是技术与合作
从发布的图片来看,红牛RB17超跑大量汲取F1赛车的设计思路,宽扁的车头加入横置式的激光大灯和极具雕塑感的空洞与碳纤维风刃设计;下方则是贯穿式的巨大进气口和纤薄的宽体碳纤维前唇,极具侵略性。可发光的红牛车标Logo也极具辨识度。U字形的鼻翼设计设计,以及大量挖孔的设计,不仅看上去极具视觉冲击力,也能更好的梳理正前方的气流,为车辆高速行驶提供更多的稳定性。
《大秦赋》如果浓缩一下中间赵姬嫪毐的情节,还能算上一部非常精彩的历史剧,前面还行,就是到了中间,画风就变成了宫斗剧,但随着电视剧接近尾声,那种紧凑的感觉又回来了。
这个作为大秦帝国系列最后一部的电视剧,本身这个名字就很耐人寻味,《大秦赋》明摆着是要颂扬秦国一统天下的丰功伟业。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当年奋六世之余烈,祖孙数代全力东出,到了秦王政这里,终于摧枯拉朽般灭了六国,壮哉大秦,勇哉秦人。
但是在大秦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却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这件事像是给烈火烹油般的秦国扔了一个冰块,尽管炙热无比的大秦很快消化了这个冰块。
但这件事却埋下了巨大的伏笔和隐患,甚至可以说是打俩了潘多拉的盒子,最终导致了一系列后续事件的发生,引发秦朝灭亡,这件会就死,芈启叛秦。
(01)名字只是个代号
熟悉昭烈君的朋友都知道,我是个历史爱好者,平时写的东西绝大部分都是有史料出处的,这里为什么要说绝大部分呢?
因为有些东西,史书上确实没有写,但他又肯定存在,所以昭烈君也会按照电视上或者大家比较熟悉的情节,做一些极其微小的补充。
最近悲被朋友们说的最多的问题就是,经常有人留言说,历史上没有芈月这个说法,只有芈八子,朋友们的眼光还是很好的,没有被电视剧蒙蔽。
历史上的确没有记载秦宣太后叫芈月,但是《芈月传》实在是太有名气了,正是通过这部电视剧,芈这个楚国王族姓氏才被大家认识。
才知道秦国历史上还有这么一个生猛的太后,尤其是她和义渠王的事情,史书上是有记载的,这样画风的太后,的确具有传奇色彩,拍一部电视剧完全没有问题。
既然名气这么大,我写有些历史事实的时候,会用到芈月这个称呼,这样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八子这个本身属于秦国后宫的一种品级,而且属于比较低等的品级,一直叫他芈八子我也觉得不合适,名字只是个代号,只要大家明白我说的是哪一个人物,不会搞混就行。
普及历史,了解我们传统文化,影视剧功不可没,就像当年于丹爆红的时候一样,我对于丹是持正面评价的,没有她的出名,很多人都不知道孔子和《论语》还能这么有趣,她对普及传统文化有着非常大的贡献。
从这一点上看,于丹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同样的没有电视剧,生猛的秦宣太后也就只能活在战国策里,活在故纸堆里。
所以对于有些人物,引用电视剧里的名字,效果更好的话,我会用电视剧里面这个历史人物的名字,让大家更有画面感和代入感。
这次我又用了一个芈华,一个你翻遍历史书都找不到的名字,用她是用来指代一个人,历史上扶苏的母亲,《大秦赋》的编剧还是很不错的,很多基本事实处理上还是很到位的。
聊完名字,就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正题,芈启叛秦,这个举动给秦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就是个潘多拉的盒子,连锁反应之下,很多事都无法挽回了。
芈启叛秦,导致了楚系势力的彻底崩溃,楚系彻底从秦国政坛消失,芈华被打入冷宫,导致了扶苏成了秦王政的心结,在背后没有势力支持的情况下,扶苏最终自杀。
胡亥得位不正,赵高心里有鬼,于是大开杀戒,秦始皇的三十三个子女全被杀光,最后连胡亥自己也被赵高杀了,文武大臣谁不听话就杀谁,结果杀的是人才凋敝。
秦朝速亡,就亡在了赵高手里,而这一切的起点,就在芈启叛秦,那么这个芈启他到底是谁,为什么他的这个举动,对后来秦国乃至秦朝都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呢?
(02)还得从芈月说起
要说清楚芈启的身份,那还的从芈月说起,因为在秦国的楚系外戚势力,是故事的一条主线,也一直都是秦国政坛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
秦楚世代通婚联姻,据考证终秦始皇这一代,秦楚通婚21代,绝对称得上是关系错综复杂,秦楚之间是咋断了骨头还连着筋,楚国势力对秦国政局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本来芈月已经没有机会了,因为继位的不是他的儿子,不过这个秦武王嬴荡确实有点彪,硬是举鼎把自己弄出内伤,很快就不治身亡。
这小伙刚大婚不久,也没有后代,于是秦国围绕着王位继承,展开了残酷的角逐,最终芈月在弟弟魏冉的帮助下,用武力清除了消灭了竞争对手,帮助芈月的孩子,秦昭襄王嬴稷坐上了秦王的宝座。
等一下,为什么芈月的弟弟叫魏冉,不是应该叫芈冉吗?
用段子手的话说就是他们妈改嫁了,魏冉的故事非常精彩,有机会可惜细说,总之这个魏冉是横跨楚系势力和魏系势力,最终选择了楚系势力,支持了芈月。
魏冉推荐了白起,芈月诱杀义渠王,整个楚系势力全身心的为秦国服务,这一点是没有任何疑问的,之后芈冉功劳很大,于是被封为华阳君。
华阳夫人就是华阳君的后代,然后精彩的地方来了,吕不韦是走了华阳夫人的路子,让异人认了华阳夫人为母亲,最终才登上了秦王的宝座。
顺便说一句,异人的父亲安国君,也是靠着楚系势力的帮助,才能当上太子,虽说只做了三天秦王吧,那也是为以后的异人和嬴政弄个了名正言顺的继承权。
吕不韦最初投靠的就是华阳夫人代表的楚系,这个华阳夫人实在是不简单,在很长时间里一直影响着秦国的政坛,也怪她的几个竞争对手太弱,要么死的早(夏太后),要么自己作死(赵姬)。
说了半天华阳夫人,芈启到底是谁呢?
芈启的身份是楚考烈王熊元之子,当年熊元在秦国做人质的时候,娶了昭襄王的女儿,生下了熊元,跟嬴异人一样,偷偷的跑回楚国去了,孩子留在了秦国。
故事到这里可以捋一下关系,华阳夫人出身于楚国的王族,她熊元应当是亲属,华阳夫人的丈夫是王太子安国君,芈启的母亲是安国君的姊妹,华阳夫人就是昌平君的舅母,芈启是华阳夫人的外甥。
如果你记不住觉的有点乱,那就记住芈启和华阳夫人是亲上加亲的亲戚就可以了,甚至可以说一直没有儿子的华阳夫人,看着芈启甚至都是有当儿子看待的感觉。
搞清楚身份,是一切故事的前提,很多故事里,事情还是那个事情,身份不一样,结果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03)我是秦人
芈启身份要说简单也简单,父亲是楚国人,母亲是秦国人,只不过父亲母亲身份都比较高贵而已,那么芈启算是哪国人呢?
根据睡虎地出土的秦简,秦朝法律规定,像这种情况,母亲是秦国人的,那么芈启就是秦国人,充分说明了秦国的开放态度。
既然留在了秦国,那么芈启是秦人的身份是毫无疑问的,不会受到歧视,再加上母亲是秦国贵胄,自己楚系的身份又有华阳夫人加持,芈启留在秦国自然能够做的风生水起,顺利进入秦国核心高层。
秦王政十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嫪毐叛乱,打破了秦国秦国政坛的均衡,此前以夏太后为首的韩国外戚势力,随着夏太后死,成蟜叛逃,韩国势力彻底消失。
然后是嫪毐叛乱,赵姬作死,结果赵系势力也彻底消失了,连带着丞相吕不韦也彻底玩完,秦国政坛一下子成了楚系的天下。
史记秦始皇本纪明确记载嫪毐叛乱的时候,秦始皇命令丞相,昌平君,昌文君前去平叛,随后吕不韦也失势了,昌平君芈启顺利接替吕不韦成了秦国统一大业上,承前启后最重要的十年相位之人。
吕不韦之后,李斯之前,正是秦国灭六国最激烈的时候,但史书上对于这个时期,秦国丞相是谁,没有详细明确记载,不是没有人当丞相,而是没有记载。
幸亏还有诸多的线索,最明显的是《史记索隐》的记载:
昌平君,楚之公子,立以为相,后徙于郢
故事到了这里,还是一个美好的故事,对于华阳夫人,对于在秦国的楚系外戚势力,秦楚世代通婚,楚系时不时就会实际掌握秦国政权,并通过再次联姻,将权力传下去,这样的结构,可以说是完美到无懈可击。
(04)始皇帝的荣耀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曾下诏给群臣议一议给自己起个什么名号,因为自己做的事情功劳实在太大,前无古人的功绩。
嬴政的确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事情,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他彻底废除了中国长久以来的分封制度,这种变革是制度性和毁灭性的变革。
还记得《大秦赋》里秦国第一个灭的韩国,秦王嬴政是怎么说的吗,秦王政看着诚惶诚恐跪着的韩王,非常霸气的说,你哭什么苦,自古商灭夏,周灭商,都得到了很好的安置,不至于灭绝,寡人不会亏待你们的。
这话如果是真的,那么秦始皇肯定要怕怕打脸了,因为他做的事,的确是前无古人,古人也打仗,也杀人,也做禽兽事,唯一的区别就是不管怎么样,古人的底线就是,我不会把你彻底消灭。
这里的消灭不是指的不杀你,而是不让你绝嗣,古人攻下地方城池或者国家之后,都会再给对方弄个地方,不管大小贫富吧,说这个地方就是你的,你可以在这里祭祀你的祖先,相当于这一支还在延续,只要祭祀还在。
这是古人的传统观念,周武王灭商之后,对于商朝甚至是夏的后人,都有分封,明确表示他们可以继续传承下去,这就是分封制。
可秦始皇搞的是郡县制,不再分封,韩国灭了就是灭了,不会再给你韩王划一块地方,说这地方就是你的,你们韩氏香火不会断,祖宗不会绝嗣。
这是最让六国绝望的地方,之前输赢起码还有个底线,还能留个宗庙给个祭祀,自己也算是对得起列祖列宗,秦始皇这么搞,是彻底要从法统上灭绝你这个国家,远比杀你要狠的多。
六国颤抖了,害怕了,但没有用,兵戈车甲都没有秦国强,因为郡县制就是比分封制先进,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这样,但是对于贵族可不是了,他们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自己这一支彻底断绝了,绝嗣是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
(05)最后的外戚
昌平君看着秦国霸业终于要完成了,兴奋之余,心里总有一丝丝隐忧,华阳太后死了之后,楚系看似依然强大,但随着韩赵魏覆灭,秦国终于把矛头对准了楚国,灭楚之战就要开始了。
信任就像裂痕,尤其是君臣之间的信任,一旦出现裂痕,便永远无法修复,只能等待决裂这种最坏结果的出现。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了六个字:“昌平君徙于郢”,一个秦国丞相,到了楚国旧都,怎么看都不像是重用,根据古人的用字习惯,徙这个字,一般用于贬斥的情况。
这里用一般这个字眼,也只能是通常情况,但历史是复杂的,随便有人反驳你一句,你可能都要想半天怎么反驳。
幸好还有出土文件,在这方面睡虎地是个好地方,睡虎地秦简,为我们了解秦国缺失的历史,非常重要,而睡虎地秦简中,就有关于昌平君的记载。
这里面有一条重要记录:
二十一年,韩王死,昌平君居其处,有死口属
这里的口是缺失的意思,就是这个字缺失了,根据专家考证,这个缺失的字应该是士,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韩王死了之后,昌平君就到了他的地方居住,有死士跟随。
这里的死士不可能是昌平君的人,因为秦国的制度,就是所有人都听听秦王的,贵族高官不允许有私人军人,由此可见,这些死士是秦王派过来监视昌平君的。
结合前面史记讲的,这一切都表明,在秦楚大战之前,秦王已经不信任昌平君了,把他迁到了郢这个地方,这属于楚国旧都。
名义上的目的,秦楚之战是灭国战,让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安抚或者劝降楚人,实际上秦始皇也没指望昌平君能干成什么事儿,有死士跟着就说明,已经不信任你了,看你有异动,随时灭了你。
嬴政和昌平君芈启也算是亲戚加君臣,弄成这样谁都不想,但是没办法,楚国这块肉秦国必须吃下,并且是连骨头渣渣都不剩的方式吃掉。
昌平君身份实在太特殊,出考烈王的儿子,你但凡是别的什么亲戚,可能也就算了,这种身份,灭楚的时候,不管你心里怎么想,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嬴政不信你。
(06)秦相不是吃素的
秦国能强盛,跟他一直没有昏君也有关系,不但没有昏君,秦国最后这几任丞相也都很不错,吕不韦昌平君李斯,各个都是高手。
嬴政可能就是小看自己的这个丞相了,本来都已经不信任了,那还不放在咸阳严加看守,还让昌平君去郢陈这个楚国的旧都,嬴政是对自己的把控能力太自信了。
结果,昌平君反了,李信也是够倒霉的,带了二十万大军灭楚,没想到自己的后方郢陈突然造反,自己两面受敌,最终大败,秦军也是受到了这些年来少有的惨败,秦国果然是强的只有自己能打败自己的地步了。
昌平君在秦国为相十年,真要是反,你那点死士肯定是看不住的,这件事传回咸阳,秦王政大为震惊,史书上只说了,很快他就请老将王翦出马了,但没说的是,从此楚系势力算是彻底从秦国消失了。
外戚势力之所以在秦汉时代会成为顽疾,就是因为外戚都是君王的亲戚,甚至是至亲,你不可能动不动就大开杀戒吧。
但是废弃和冷落总归是可以的,电视剧里芈华被打入了冷宫,史书上对这些都没有记载,但可以肯定扶苏的母亲是楚国人,而且在出国的地位非常高。
秦始皇一直在纠结扶苏的身份要不要立他为接班人,扶苏也知道自己身份敏感,也算是对父亲有着某种惧怕和心里没底气的感觉。
这些并不都是猜测,扶苏死而复活就是最好的证据,扶苏是自杀的,他对秦始皇的“命令”没有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肯定是在扶苏心里,秦始皇赐死自己,基本上也符合他的预期吧。
要不然,就算是秦法再严,如果父子之前很亲,突然要赐死儿子,儿子怎么着也得见父皇最后一面,扶苏就这么死了。
秦国禁忌很多,很多事都没有记载,但三年后扶苏的复活,让一切都有了答案,陈胜吴广起义了,打出的反秦口号,居然是项燕和公子扶苏。
你在反秦,为什么要打出秦朝皇子的旗号?傻了吗,这是,答案很明显,扶苏同时也有楚国血统,而其身份还不低,楚人对他的认可度还是非常高的,所以才会有这么诡异的一幕。
秦朝迅速灭亡,而起源竟深埋在昌平君造反的时候,如果他不造反,楚系势力就还在,扶苏有人支持,也不会被秦始皇讨厌,最后扶苏也不会败给胡亥。
胡亥上位,赵高疯狂,执政理念只有一个字,杀,谁不听话就杀人,左右丞相李斯和冯去疾杀,大将军蒙恬蒙毅杀,秦始皇的子女杀杀杀。
最后连胡亥也被赵高杀了,一场无尽的杀戮下来,秦国彻底大伤,再也无力维护统治,秦朝就这么灭亡了,全凭赵高一人之力。
关于赵高配资多少爆仓,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交流。
发布于:天津市